社会访谈作文(合集4篇)

时间:2025-05-11 09:54:25 作者:admin

社会访谈作文 第1篇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之外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物理课外实验活动,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按活动的性质可归纳为以下几类:趣味性物理实验、家庭物理实验、探索性物理实验、应用性物理实验、研究性学习实验等.学生课外物理实验过程中,通过设计实验原理,查阅资料,选择实验器材,动手做实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制作测定水的折射率实验仪器”课外物理实验活动;“摩擦因数测定仪”课外物理实验;教师要对学生课外实验活动进行指导,实验前要求学生写出物理课外实验活动计划报告,教师对课外实验的可行性进行指导,保障实验活动的有序进行.实现学生“我做了,我会了”.

2 以物理课外实验为载体,补充课堂教学不足

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生产,在物理实验中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学习目的是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教师设计一些与生活相联系的课外物理实验、小制作的活动,指导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这些活动.如在高二,让学生课外进行“简易验电器制作”; “简易热得快自控电路设计与安装”等课外活动,利用废旧石英表做振荡电路特性实验;通过课外实验活动使学生体会物理就在身边,物理教学体现出“物理生活化,生活物理化”.

指导学生进行教具的制作活动

高中教材中有很多演示实验,利用演示实验提供的物理实验情景制作演示教具;学习了“电阻定律”知识后,指导学生制作“自制电阻器”;学习了“简谐运动”,让学生制作振动图象演示仪;学了“光学”后,让学生制作简易望远镜等教学用具.学生在教具制作过程中体会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满足了学生动手的要求,使物理知识在操作中进一步的理解和升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得到提升.我指导的物理课外实验小组在制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李月制作的《非纯电阻演示仪》获全国教具制作二等奖,张昭制作的《能量演示器》获甘肃省一等奖.有二十多人次获省市奖励.

指导学生阅读科普知识,设计课外实验,撰写课外物理实验小论文

社会访谈作文 第2篇

只有从生命的角度来理解生命,才会有真正的善,而善又派生出道德。人的道德和良知怎么能依靠外在培养,它是依靠生命的感觉来提升的。

孩子的善和道德是自己感觉出来的,他们用灵敏的神经来感受着世界。

除情绪之外,感觉也拥有使我们和自己的内在世界以及他人的内在世界——身体的、情绪的、感觉的、心理的、认知的、精神的和灵性的产生连接的可能,它使我们走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事件之中,扩展着我们生命内在的世界。

儿童的嗅觉敏感于生命,就像大多数成人的嗅觉敏感于利益一样。有趣的是,对生命敏感,会产生真正的善。

广州的春天到来时,有一些昆虫开始寻找地方产卵。一天我和几个即将上中学的孩子在家里聊天。一只昆虫在屋里飞了起来,我怕昆虫,想赶它出去。

一个孩子说:“你应当提前把纱门关好。这样它就可以到其他的地方找家了。它要产卵生宝宝了。现在,它已经找到你们家的屋顶处,那儿是个凹槽,有射灯,温暖、安全,是它最好的家。”

我惊讶地看着他们。

另一个孩子说:“好些大人害怕昆虫。昆虫的生命和我们一样,这个地方温暖湿润,很多的生命应该和我们一起生活才对。你不用害怕。”

我只有感动和感慨,这是我面对孩子常有的状态。我很好奇:究竟人的生命是什么样。

一次讨论时,一位老师这样说:“我喜欢出生不久的小狗狗,不喜欢大狗。”

为什么?

她说:“我非常害怕狗。我住的社区里,有很多人养狗,为了克服怕狗这点心理,我就常和狗说话。每一次遇到狗,我都对狗说:‘狗狗,我很害怕你,你不要靠近我,好吗?’如果是一条小狗,它就会站在那儿,凝神地感觉你,领会你,然后便离开我走了。但是,大狗就不一样了,它游移不定,你根本就无法让他停下来,静下来,也无法和你在一起产生感觉和连接。”

我想那可能是因为大狗用经验和任务代替了小狗的天性。

每一个人都有过那种走进别人的生命中,知道别人和被人知晓的体验,并深刻的留恋着。那是我们走进了共同的场域而产生的一种生命的愉悦。这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感觉来完成的,那就是生命的感觉。

假如没有生命的感觉,假如我们仅用思维来对待人类,我们就会产生“智者制人”的观念。我们都知道有一些所谓“智者”缺乏情感、灵性和人性。

一次我坐飞机,3个座位,我和一位年轻人各坐一头。他看完飞机上提供的刊物,便插入到他前面座位的.布袋中。杂志就一本,并且在他的个人空间范围内,我便问他:“我可以取来看吗?”但他却闭上了眼睛,全身散发着隔离的气氛,我非常好奇又问:“我可以取来看吗?”他转头非常恼怒和蔑视地说:“飞机上的东西,要看自己取!”我非常惊讶,便解释说:“这是基于对你的尊重。”他不再愤怒而开始不安。我感到困惑,也无从解释。同事说:“噢,他认为你是土老帽。这是一个社会价值系统,他们以金钱、身份和地位来判断人。”

你看,把人完全物化产生了等级,而等级又派生出了各种问题。

但在生命的系统中,尊重生命、爱生命才是价值所在。

当我抬头看云的时候,我就成为一片云;

当我低头欣赏游动的鱼时,我就在水中游;

当我凝视高飞的鸟时,我就在空中飞翔;

当我爱你的时候,我就成为了你。

当我和一个生命连接,就如同进入了一条生命之河中,在这条生命河流中,我们无法将自己和他人分离开,虽然每个个体的生命都是存在的,但生命将我们放入到了共同的能量海里,彼此的知晓和共存使我们一体而又独立。这恰恰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在物质的世界里,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尽管我们人类一直渴望平等。

对生命的感觉使我们知晓了其他生命,知道我们都是一样的生命,于是学会了尊重和关爱。只有从生命的角度来理解生命,才会有真正的善,而善又派生出道德。人的道德和良知怎么能依靠外在培养,它是依靠生命的感觉来提升的。我们关心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是否可以很好地生活繁衍下去,即使是关心物质环境也是对我们作为生命的人而言的。所以,提升自己对生命的了解和知晓是现在和未来文明的保证。

社会访谈作文 第3篇

在二十一世纪,一个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自然也少不了“道德”二字。

有人也许会问,道德是什么?什么才算是道德?还有人认为道德无非就是不丢垃圾,爱护环境,不踩踏草坪,不破坏公共设施……虽说其中也有一定的道理,可是谁又能保证自己能永远不乱丢垃圾呢?口头说说谁又能完全做到呢?其实一个人的道德是从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要把道德看成自己的好习惯。口说无凭,现在,我为大家讲两件关于道德的事吧!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太阳热情的把自己的光芒与热量尽情抛洒在各个角落,天气里散发着闷热的气息,一阵微风吹来也感觉是热乎乎的包裹着自己。我准备坐公交车到外婆家,我站在站台里一个阴凉的地方等公交车,时间慢慢的流逝,可就是不见公交车的影子,我的脚也酸疼了,只有不停的用手中的扇子为自己解热。终于,在我的视线里看见了一辆熟悉的蓝色大巴车,我知道公交车来了。

公交车像乌龟一样缓缓的行驶,我焦急地踏着脚,始终把目光投向公交车的方向,久久不愿离开。总算是近了,快到了!我看清楚了,是我要等的那趟公交车,可是里面不是我想象中的一样,因为是高峰期,人很多,可是这也太出乎人意料了!黑压压的人头数不胜数。公交车在我站的位置停了下来,我冲上前去。因为我的身后还有好几个人,慢一步就要等下一班公交车才行。好不容易,我挤了上去,抓紧了扶手才喘了一口气。人太多了,车内的空气不流通太闷了。幸好我的个子小,在拥挤的人群中我从狭窄的缝隙中挤到一个靠窗的位置。

车缓慢的行驶着,人群也随着车身的摇晃左右摆动,走走停停经过了几个站。突然,我紧挨着的乘客站起身来,他要下车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抢先坐了下来,真舒服,站麻了的脚终于得以休息一会啦。刚坐下,我看到前门上来了一位老人,大约年过七旬,拄着拐杖颤颤微微的。他一手抓紧扶手,一边往车内扫视,也许是想找一个座位吧。车内大家都纹丝不动,一点儿也没有要让坐的意思,老人的眼里流露出了一丝沮丧。我看到这里,心里犹豫不决,好容易找了个位置,让还是不让,想起身可又不想离开刚坐下的位置。此时此刻,内心在不断地挣扎,再一次望向前方,眼中的老人是那样的无助,我不禁脱口而出:“老爷爷,来坐这里。”我微笑着站起身来,我看到了,老爷爷的眼中多了一丝惊喜,我走上前去,扶着老爷爷坐到位置上。老爷爷笑了,和蔼可亲地说到:“现在的孩子真乖!”听到这句话,脚似乎也不在酸疼,公交车内也不觉得闷热,心里有一丝丝凉意,一丝丝甜蜜。其实乐于助人是一件这么愉快的事,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与修养,我做到了,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

每一次我与妈妈逛街,就会看见电线杆柱上贴有许许多多牛皮癣,什么寻人启示、广告宣传,还有乱发传单的、随手乱扔的……明明有固定粘贴的地方,可却舍不得花一点精力去维护好干净的城市,导致一个宽阔干净的大街上显眼的垃圾桶被人们遗忘了,而换来了废纸的世界。络绎不绝的`人们似乎没有看见地上狼藉的场景,眼不见为净走着自己的路。废纸上沾满了黑黑的脚印仿佛已经被人们遗忘在街头。我想每一个人一定都想自己在一个整洁的环境中生活。可是干净的城市是由每一个人去维护的。而不是只有清洁工在默默奉献保护这个城市。要是人人管好自己的手与嘴做一个有道德心的公民,这个城市一定会更加美丽。

可见一个有道德的人是把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能细心去做的。把生活中每一件道德的小事看成是自己的一个良好的习惯,一丝不苟的去做,一定会得到出乎意料的收获!

社会访谈作文 第4篇

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任务,而且还承担着教育学生怎样做人的工作。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经常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遵守纪律,认真学习,但学生对教师的教诲置若罔闻,教育效果不佳的现象仍然存在。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让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就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好的榜样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勤奋进取,逐步改掉不良习惯;坏的榜样会导致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助长不良习惯的形成。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不会受到学生的尊敬。“爱心” 是教师必备的人格内容,是教师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孟子讲究“仁爱”治天下,于学生何尝又不是呢?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曾记得,一节语文课上,有位学生睡着了,我没有大声惊醒他,仓促之间向他提问,而是轻轻地走到他身边,把他叫醒,送他一个满含鼓励的微笑,便宜又继续上课了。从此以后,这个学生再也没有在课堂上睡觉了。

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所以说教师是旗帜,教师是路标,教师的言行在学生当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会模仿。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这就需要教师“身正为范”。教师的高尚品质会对学生的情操起到熏陶的作用。有教师说,家访的时候,许多家长说:“我们在辅导孩子时,如果对知识的讲解方法或作业格式跟老师的不一样,孩子就会说:‘我们老师不是这样讲的,你教的不对。’”从这不难看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多么重要。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崇拜,远远超过他们的父母。无数事实证明,儿童从入学之日起,就开始向教师学习观察世界和了解世界的方法,学习做人的道理,甚至模仿教师的言行,把教师的思想行动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在儿童心目中,教师成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物。孩子是世界上最善于模仿的人,他们不断模仿所见到的,吸取所听到的。模仿作用比言语更有效,这是由于它提供了更富有意义的,非言语的暗示,这些暗示,提供了清晰的仿效作用。

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无声的,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打扫卫生时,有的教师跟学生一起扫,那些平时“调皮”的学生看到教师也在打扫卫生,就马上变得积极起来,平时踏实的学生劲头更足了。教师参与这类活动,既密切了师生感情,又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榜样育人效果。托尔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

前苏联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加里宁曾指出:“一个教师必须好好地检查自己,他应该感受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过这样严格的监督。”是的,每天都有那么多眼睛注视着我们,作为小学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识才学各个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少年儿童正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可塑性较大,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保护学生身心健康,要时时处处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好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语言文明,举止端庄,衣着整洁,朴实大方,言行一致,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榜样的育人功能,逐步净化、美化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刻苦学习,积极上进,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