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年感想的作文 第1篇
鞭炮,人群,灯笼,这是我给新年的三个标签。
小时候,一到过年啊,家里总是大大小小一群人,忙里忙外,角落里年货准备一大堆,这头是干货,这边是装饰品,分的清清楚楚。厨房里大人们忙忙碌碌,年糕汤圆饺子丸子准备的停不下来。而我们小孩子就被打发到客厅打扫,说是帮忙其实也算不上什么,说不过就是把垃圾放在垃圾桶里而已。
但我们小孩子最惦记的不是这个,而是放在仓库的糖块和衣柜里的新衣服。每逢大人们不注意,我们便偷偷跑到仓库偷几块糖块出来或是试一下新衣服,所以到了过年原来储备充足的糖块所剩无几,干净整洁的衣服袖子粘上了几粒灰尘,这时候大人们也就笑笑,任我们去了。
那时候的家乡,晚上都是鞭炮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我们就算超级困也还是努力睁着眼睛,仔细盯着天空上的烟花,仿佛那就是我们的全世界。
渐渐的,高楼林立,学习设施越来越好,但是年味却淡了。
大人们再也不会提前一个月就开始着手准备了,也不会拉着大小一家出去制备年货,新衣服好像也没有那么神圣,年糕之类的东西也不在自己做了,只有红包和聚餐这两个习俗还在继续,但是红包也没有那样包含着大人们的祝福,聚餐也只是在一起吃顿饭,年味淡了。
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中华民族延续了几百年的.东西渐渐变得不重要了?又是什么让中国习俗被其他取代?
以前从没想过这些问题,但是今年的年,不经意的打入我心,让我意识到年味。
是日益发达的科技吗?是轻易便能打通的电话吗?还是传统手艺的失传?
不,都不是的,让年味淡了的,是我们啊!我们早已不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了,也不再想去了解,我们感兴趣的是酷炫的科技,我们不再想着踏踏实实的用心去做好一样东西,我们想着的是速度与盈利。
中国传统的文化快要消散了,只有偏僻的小村庄里淳朴的农民还在延续着,延续着我们文化的精髓。
幸好,在传统文化消失之前,国家意识到了,开始大力宣传,频繁搞活动,这下,更多的中国青年又开始对其感兴趣了。也算是挽救了中国。
那么,希望,多年以后,中国龙的传人还能找到爸妈从前过年的味道。
关于过年感想的作文 第2篇
寒假里,又到了一年一度、普天同庆的新春佳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老家唐山,陪爷爷奶奶一起过大年。全家团聚真是让人开心的事情。
看到我们回到了家,爷爷奶奶特别高兴,还给我们做了满满一大桌可口的饭菜。爷爷眉开眼笑地说:“就等你们了,我们一起把家里布置一下吧。”我兴奋地叫了起来:“好呀!家里面就要有一些过年的气氛!”于是,我和爷爷、爸爸去盛华市场买了对联、福字、灯笼和窗花,回家以后就开始布置起来。
刚把红彤彤的灯笼挂起来,家里马上就有了浓浓的节日气氛了。然后,我和小橘子妹妹开始贴窗花。我个子高,一下就贴到了最高处。妹妹个子矮一些,她负责贴比较低一点的地方。但是我发现,窗花贴上去并不牢固,一会儿就掉下来了。我心里想:“这该怎么办呀?”过了一会儿,爸爸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说:“我们在窗花后面蘸点水吧。”我说:“好办法!”一开始我们用手指头蘸水抹到窗花上面,但是贴上后还是有的.部位会耷拉下来。想了一下原因,应该是水涂抹的不均匀的缘故。我想:“爷爷家有一个浇花用的小喷壶,如果用它来喷水会不会好一些呢?”果然,经过这样一番操作,窗花就能完完整整地贴上去了。
贴完窗花,我们要去大门口贴对联和福字了。爸爸拿着上联念到:“花开如意年年好。”我接下联:“竹报平安节节高。”横批是:“一帆风顺”。我和爸爸一起配合,把寓意吉祥平安的对联贴好,感觉一下就有喜气盈门的氛围!我说:“就差福字啦!”爸爸拿起福字随手一贴,我看了说:“爸爸你贴反了!”“为什么呢?”“因为福字要倒着贴,表示福气到家的意思!还是我来吧。”我把贴反的福字摘下来,规规矩矩地贴在门上,爷爷看了看,会心的笑了。
今天的体验太好了!贴对联、贴福字、挂灯笼、贴窗花,真的是张灯结彩过大年啊!明年过年我还要承担这项任务,让我家充满浓浓的年味!
关于过年感想的作文 第3篇
相传,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年的妖怪,头长,触角长。年在海底深处生活多年,每年只在最后一天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所以每年的最后一天,村里村里的人扶老携幼逃到山里,避免年兽的伤害。
一年的最后一天,桃花村的人都在上山避难。一个老乞丐从村外走来,只看到他手里拿着拐杖,怀里抱着大包小包,银须飘逸,马修的眼睛里星星点点。有的村民关窗锁门,有的收拾行囊,有的赶牛羊,到处都有人嘶鸣叫嚷,造成了匆忙的恐慌。这个时候,谁还有心思去照顾这个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的一个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吃的,劝他上山避开年兽。老人刷了刷胡子,笑着说:“婆婆让我在家呆一晚上,我一定把年兽赶出去”。老妇人仔细一看,发现他浑身是劲。但她继续劝说,一声不吭地乞求老人微笑。婆婆别无选择,只能离家出山避难。
午夜时分,年兽闯进了村子。发现村里的气氛和往年不一样:村东的老奶奶家,门口铺着红纸,屋里的蜡烛亮着。”“野兽颤抖着发出一声怪叫。“年”瞪了婆婆家一会儿,然后尖叫着跑了。靠近门口,医院里突然传来“砰砰”的爆炸声,“年”浑身颤抖,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爆炸。这时婆婆家大开了,我看到医院里一个红衣老头在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从避难所回来的人看到村子安然无恙都非常惊讶。这时,老太太突然意识到,她很快告诉了村民乞讨老人的'承诺。村民们赶到老婆婆家,却看到婆婆家的红纸,院子里一堆没烧的竹子还在炸响,屋里几根红蜡烛还在发光,为了庆祝吉祥的到来,欣喜若狂的村民们换上了新衣服和新帽子,去亲戚朋友家打招呼。这件事很快就在周围的村子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赶走“黄昏”兽的方法。
从此,人们称之为除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放鞭炮;家家有明烛,守株待兔。新年第一天一大早,我就要和亲戚朋友打招呼。这一习俗流传越来越广,成为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关于过年感想的作文 第4篇
早晨,家里的闹钟响了起来,“叮,叮,叮”——它那清脆而又响亮的声音荡漾在客厅里,仿佛在说:“新年到!新年到!大家快起床!”
听到了闹钟的呼唤声,爸爸,妈妈和我从睡梦中醒来。大家匆匆穿上新衣服,匆匆穿上鞋子,又匆匆的像火箭一样冲到楼下。这匆匆的脚步声是做什么的呢?噢,原来是我们家要贴红彤彤的对联!“呯腾,呯腾,呯腾”经过爸爸,妈妈和我的“奋勇战斗”,对联很快整整齐齐的在门口边站岗了。它们似乎在说:“八方财源进福门,四季鸿运聚宝地,福到家了啊!”
中午,奶奶和大伯、二伯、叔叔,我们一大家人来到了饭店。进了包厢,大人们在一边聊天,而我和小弟弟在一边唱歌,跳舞。不一会儿,“啪,啪,啪”,随着一声声鞭炮的响起,我们大家陆续的'坐到位置上。这时饭桌上已经排满了美味佳肴的饭菜,有绿油油的菜花,有雪白白的山芋,有黄灿灿的玉米羹,有香飘飘的烧鸡,还有红烧的大鲤鱼……。我拿起筷子,从饭桌上夹起许多的菜,可是我眼大肚子小,才吃了不到一半。我刚想要结束“战斗”时,我突然想到了悯农这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于是,我就下定决心——“劳动”。“吧唧,吧唧,吧唧”我十分努力的吃了起来。“呯!_我把筷子放下来,终于结束了“劳动”。我情不自禁地摸了摸自己的小肚子,哎呦!小肚子现在变成了一个大皮球了!。
晚上,我们一家来到奶奶家吃饺子。妈妈一到奶奶家,就立刻和大娘、姐姐在一起包饺子,婶婶在一边擀饺子皮,而我和小弟弟在一旁玩耍。我们一会玩电脑游戏,一会玩捉迷藏,一会玩堆积木,别提有多开心了。
吃完晚饭后,我们回到了家里。春节联欢晚会刚刚开始了。我赶紧打开电视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有杂技“冰于火”,相声“这事不赖我”……
“轰动,轰动,轰动!”美丽的烟花开心的唱起歌来,新年的脚步悄悄来临。这时,我家的那个闹钟也在“叮,叮,叮”地响了起来,它那声音好像在说:“新年到了!新年到了!祝愿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关于过年感想的作文 第5篇
“过年了,吃团圆饭了!”一大早,我就被奶奶叫醒了。我睁开朦胧的双眼,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后,就兴高采烈地去吃团年饭了!桌上的饭菜可真丰盛,看起来五颜六色,闻起来香气扑鼻,尝起来美味可口,真是色香味俱全。我们还一起开怀畅饮,说祝福语,长辈祝小辈学习进步,小辈祝长辈身体健康。
上午,我和妈妈一起选好对联,准备好笔墨纸砚,由我来亲自书写。上联:欢声笑语贺新春,下联:欢聚一堂迎新年,横批:合家欢乐。这是我第一次写春联,我一笔一划小心翼翼地写,生怕写错一个字,手心不住地冒汗,手臂也不由自主地颤抖,根本不听我的使唤。我中途休息了两次才完成这幅春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欢呼雀跃起来,非常有成就感。接下来,爸爸搭楼梯贴好了春联,我还在自己写的春联下拍了几张照片。
紧张了那么久,我又选择了一个轻松的活儿——剪窗花!我用一张正方形的卡纸斜着对折三下,在上面画上我自己喜欢的图案,再剪下来,就OK啦!
大年初一,我一大早就来到奶奶家给长辈们拜年了!“一拜全家好,二拜困难少,三拜不变老……”我在心里默念了好多遍,望着长辈们那一张张笑盈盈的脸,我终于开口了。每当得到压岁钱的时候,我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夜幕降临了,我们像往年一样,全家人一起放烟花。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是我自己点烟花。我拿着爸爸点燃的烟,胆战心惊地向烟花的引线一点一点地靠近,手一直在颤抖,看到一点火苗,就健步如飞地逃到了太平洋,生怕烧到手指。烟花燃起来了,我和妹妹高兴得手舞足蹈。烟花绽放时可真美啊!有的像盛开的花,有的像圆圆的珍珠,有的像旋转的陀螺,还有的像火箭似的“啾”的一声飞向了天空。
这次过年我玩得真高兴,真想天天都像过年一样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