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语文第二单元反思总结 第1篇
①谈话激趣。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喜庆的季节。
秋天多美呀,稻海翻起了金色的波浪,枫林披上了火红的衣裳,苍翠的松柏绿得更加浓郁……秋天是多彩的季节,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景色宜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硕果累累。
学了这组教材,我们真想出去秋游,走进秋天,感受秋天,我们还想为秋天的图画再描上几笔呢!在这节课里,同学们就一起商量商量,我们怎么来组织这次秋游活动。
②商量计划。
a.分组商量秋游活动计划。
全班讨论“到哪儿去秋游”。
根据不同意见分组,意见相同的组成小组。
各组根据《秋游活动计划表》的内容,商量制定比较详细的秋游活动计划。如:秋游的时间:几月几日几点到学校集合。
秋游的地点:某公园、某村、某山……
秋游前的准备:联系各项事宜、发通知……
秋游的活动内容:游览、做游戏、爬山……
秋游后的成果展示:绘画、日记、河边的鹅卵石、山上的野花……
b.推举小组发言代表
提名推荐或自荐小组发言代表。
推荐人说说推荐理由。
根据推荐理由商量决定小组发言代表。
讨论决定
a. 各组代表发表意见,其他组同学及教师可对其进行质疑。
b.各组之间充分讨论每个计划的长处与短处(教师作为学习伙伴之一参与讨论)。
C.全班表决通过最佳秋游计划。
d.分组讨论完善已通过的秋游计划。
e.各组填写秋游计划表(可大家说,一个人填写人
四下语文第二单元反思总结 第2篇
本来想要创设“畅游语文乐园”的教学情境,可因为突然冒出的抽背课文,就将设置情境的事置之脑后了,这主要是平常就没有这么做的缘故,以后一定要加强。
其实,只有那么一点时间就要上课了,我应该意识到这一点,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这是一大失误,说明我临场变通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语文园地的.教学主要是为了查漏补缺、巩固,再加上适当的拓展,针对这些目标,我制定了这次的教学方案,总的来说效果比较好,当然这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来说。相对来说,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还不够,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以后要在这一方面有所加强。
另外,学生在仿照句子写话时,反应不积极,课后我去调查原因,发现很大的原因还是在自己的身上,于是得出以下几个的启示:
一、预习作业一定要检查。
我在翻看学生的语文书时,发现很多学生没有预习。虽然,我课前要求学生寻找相关资料,进行预习,但是却没有进行检查。我想当然的认为学生会认真完成,却忘记了学生爱玩,爱忘事儿的天性,更多的学生还是需要老师或者他人的提醒、监督的。
二、引导性的语言一定要得当。
那些事先没有想过的,临时想不起来,这也无可厚非,但是有几个学生虽然写了,却没有在课堂上发言,我问他们原因,才知道是我引导时的语言不恰当,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今天我请学生仿造句子时,为了提醒学生,我说了一句:“像它们这样写一句话,能说明某个人的可爱或可恶。”而学生却因为他的句子既没有反映可爱,更没反映出可恶,以为不正确就不敢说了。这让我明白,引导语不得当,会让效果适得其反。
四下语文第二单元反思总结 第3篇
汉语言文字的这种丰富性、形象性、灵动性、模糊性等特点呼唤语文教学的感性回归。感性教学是形象化的教学。感性意味着生存方式的直观、形象、生动,它是一个千姿百态、色彩斑斓、五光十色的世界,是一种可视、可听、可闻、可触、可尝、可感的教学。《西湖的绿》绿得多姿多彩,丰满厚重。设计注重读悟结合,读中显形、悟中晰形、说中赏形,限度地将文本语言转化成形象,让其清新而丰厚!
感性教学是个性飞扬的教学。感性意味着生存的独特性,感性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要求尊重个体生命,张扬个性,充分调动和发展个体能动性。《西湖的绿》的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学生以自主选择、自己表达的机会和空间,在多元生成的课堂里让语言再生,精神奔涌,教师悉心呵护他们的生命发展。
国语是“川流不息的'生命”。感性的语文课堂应该放飞浪漫的诗情,充实睿智的感悟,激发豪迈的胸襟,应该给予儿童超凡脱俗的精神层面的提升,促使儿童在智慧和感情两方面增添深层积淀。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师者不就是荡水、击石?让我们去努力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诗人,去奏响他们心中的诗的琴弦,让语文插上诗意的翅膀,载着年轻的心灵飞向想象的蓝天,去感受那浩淼和澄净吧!
四下语文第二单元反思总结 第4篇
在青年教师汇报课中,我执教了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囊萤夜读》,是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主题为“成长的故事”。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理解文言文词句的能力,又要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接受古典文化对心灵的熏陶。
我将从教学目标的达成,预设与生成的差异,教学中的亮点及如何课堂重构等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
本节课,我设计了认字、写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这三个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基本都已达成。
二、预设与生成的差异
首先我通过课题导入,指导写笔画较多的“囊”字,并让学生说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紧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初读古文,读通读顺。在学生自由朗读后,我抽了两位举手的.学生来读,检查生字及多音字的读音是否正确,并教给学生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再全班齐读,达成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要求。接下来就是要进一步读出文言文的节奏,此环节我没有直接出示节奏线让学生按这种方式读出停顿,而是追问:如何才能正确地读好文言文的节奏呢?有学生就说出必须要先理解句子意思,才能根据意思正确地断句,于是顺势导入理解文言文意思的环节。
在理解文言文环节中,指导学习第一句,引导学生先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理解,在学生交流对“倦”的理解时,我相机总结出扩词法,并强调扩词后要根据语境去选择恰当的词语。理解第一句后,学生自然而然就把句子的节奏读出来了。接着,引导回顾小结学习第一句的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先自学第二句,最后抽生汇报,并重点理解“囊”在本句中与在题目中的不同,以及“贫”、“继”等关键词语。在学生理解后,引导读出这个长句子的节奏,但是可能因为引导得还不够,感觉还是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紧接着结合插图,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走进车胤读书的情景,感受到车胤勤奋好学的精神并受到启迪。这个环节感觉达到了预设,学生感受较深,朗读也一次比一次好。接着再让学生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基本达成背诵课文的目标。
最后被总结学法,拓展阅读故事《凿壁偷光》,让学生学习致用。
至此本课的目标基本达成,重难点得到突破。
三、教学中的亮点
1.本节课,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在朗读时出现停顿不一致时,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或者直接出示节奏线,而是引导学生先理解句子意思,在理解之后,自然而然读出句子的停顿,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在感悟人物形象的环节中,我创设了车胤在没有灯油的情况下想方设法读书的情景,并结合插图上人物读书的神情体会他读书的专注、忘我,并相机朗读。在创设的情景中,在一次次朗读中,车胤的精神使学生深受感触。学生在交流获得的启示时,纷纷说到了“现在我们有了电灯,我们更应该好好读书”,“只有小时候好好读书,长大才能像车胤一样有出息、有成就”……听着一句句肺腑之言,我的内心也充满了感动。“囊萤映雪”的故事千古传颂,不就是因为启迪着一代代少年学子勤奋刻苦,自强不息吗?
3.拓展阅读《凿壁偷光》,有效地巩固了学法,加强了刻苦学习的思想教育。
四、课堂重构
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再执教此篇文章,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要努力夯实自己的基本功,在指导写字的环节,我因为紧张把一个笔画说错了;板书“通”字时,走之底的笔画也没有写好,想起来都十分惭愧,以后我一定会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
2.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是这样不太好理解的文言文,更应多留出一些时间让学来朗读,以读代讲。但由于担心后面时间不够,在初读时留的时间不足,导致学生朗读得还不够。
3.在总结出扩词法后,老师可顺势补充:文言文中的很多词语其实都与现代文有共通之处,以便学生以后更广泛的运用。
4.在学生交流每一句的意思后,可以让学生连起来再讲一讲全文的意思,加深对文意的整体感知。
5.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应既从容,又有激情,做到张弛有度,以此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课堂变得更有活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次活动,一次成长。感谢学校搭建的平台,感谢前辈们的真诚指导,感谢四年级组的伙伴们给予我的帮助和鼓励。教学,我永远在路上。
四下语文第二单元反思总结 第5篇
一、设置情境,激发情感。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开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蝴蝶的美丽图片,有静态的,也有蝴蝶在胡从中翩翩起舞的动态的,欣赏着着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小生灵们都会向我们一样有着各自的家,蜜蜂的家是蜂箱,小鸟的家是鸟窝,那么蝴蝶的家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课文去找一找蝴蝶的家到底在哪吧。这不仅触发了学生心底深处的感情,让学生兴趣盎然得走进文本,也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问题引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三、抓住关键词句、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在同学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之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因为小组合作学习,他们都非常投入,交流时也妙语如珠。这样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自学的能力。
四、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立足文本,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合理拓展。
本课是对学生进行关爱弱小生命的教育,所以我在学完课文之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当你看到一位小朋友跌倒的时候,你会怎样做?当你在雨天看到没有雨伞的小朋友被大雨淋成落汤鸡的时候,你又会怎样想?怎样做呢?当你在放学的路上看到一位孱弱的老奶奶摔倒的时候,你会怎样做?通过这些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场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后反思发现:本节课的朗读指导还是有点儿少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才会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去,用语言把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或道理读出来。
四下语文第二单元反思总结 第6篇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趣味性较强,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受,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到观察带来的乐趣。
教学时,可以按照教材提示的步骤安排交际活动,重点放在交流“想到的内容”和“观察的感受”。教材中的左图,可以从树上找到隐藏着的10个头像。右上图,从黑白两色中可以分辨出,中间白色的部分是一个杯子,两边黑色的部分是两个侧面头像。右下图,通过对画面进行不同的组合,可以看出两个头像:一个是小女孩,另一个是老妇人。
可以采取在小组内开展竞赛的方法进行教学,看谁发现得快,发现得多,然后在班上交流各自的发现。在交流时,要引导学生说一说: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后来又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由此说出观察的感受。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观察的方法和习惯: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习作】
本组习作的内容和要求与刚刚学过的课文密切相关,要求学生写下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有两种习作的形式供学生选择,一是自己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二是用《观察日记×则》为题,把自己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观察的情况以日记的形式整理出来。
对本次习作的指导,可以按以下的步骤进行:
1、围绕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最近你观察过什么事物?是在哪里观察,怎么观察的?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哪些新奇的事情?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有兴趣?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谈话中,捕捉习作的内容,激起习作的欲望。
2、教师交代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学生交流各自打算写的内容,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引导全班学生相互启发。
3、教师对观察日记的写法和格式稍作指点。
4、学生试写。
5、选典型的习作进行作中讲解。
6、继续修改完稿。
教师对习作进行批改后,要认真进行讲评,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还可让学生谈谈这次习作的体会。
【我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