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除恶下半年总结汇报(共6篇)

时间:2025-06-16 08:26:36 作者:admin

扫黑除恶下半年总结汇报 第1篇

各校严格执行教育局的要求,全区24所中小学严格进行封闭式管理,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防止了非法侵入学校,扰乱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侵害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各校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宿、带班领导制度。在早中晚上下学期间,各校的校长、安全领导、带班领导、值班教师和保安,均保证在学校门口迎送学生,确保了学生上下学的安全。

各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扫黑除恶”领导小组,按照打击重点,每天不定期的对校园内和学校门口进行巡视,并及时的做好巡视记录。各校每月按照排查情况,向教育局上交一次排查台账。

我局在领导小组组长的带领下,有针对性的对各校进行了细致的排查,从三月份至今,共重点摸排了50余次,排查学校24所。重点排查是否有在学校周边敲诈勒索学生财物、寻衅滋事的,是否有侵占学校公用财产、非法入侵学校、扰乱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侵害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

结合2018年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动方案,从5月12日开始,我局开始对校园周边的文化娱乐场所进行排查。通过细致的排查,全区24所学校的周边200米以内,没有发现网吧、歌厅、台球室、电子游戏场所,没有出现音像书刊店非法经营活动。

从6月11日开始,我局又联同区城管局、公安局,对校园周边的无证经营的小商贩进行了清理整顿,共清理无证小商贩24个,保证了校园周边的环境。公安局共派出48名巡特警,每天早中晚在各校校门口帮助学校维持秩序,保证了校园的安全。并协同区交警队重点排查整治学校周边的交通秩序和无证“黑车”私拉学生非法营运等问题,加强出入校园的车辆管理,严禁外来车辆进入校园,减少校园周边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学生的出入安全。

8月11日上午,由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带队,区纪检委、教育局、安监局、公安局、食药监局、卫生局、城管大队、消防大队、交警大队、文化市场管理所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对“齐齐哈尔市理工职业学院”的周边环境进行了联合大检查。检查组对理工职业学院附近的网吧、饭店、台球厅、超市进行了治安、消防、卫生、食品安全等方面细致的检查,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清除了各种针对师生的安全隐患,保障了师生人身、财产的安全,为全区广大师生创造了健康稳定的育人环境。

扫黑除恶下半年总结汇报 第2篇

【篇一】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_中央、_《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精神,坚持把惩治“蝇贪”同扫黑除恶结合起来,某某县纪委按照中央纪委、省纪委全会部署要求,从开展打击“村霸”“沙霸”入手扎实组织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整治工作,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和社会关切,助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在开展扫黑除恶和整治“村霸”“沙霸”工作中,某某县纪委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年监督执纪工作重点,及时行动,明确了各职能室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中的职责。对设立党员干部涉黑涉恶、“村霸”“沙霸”xf举报平台,建立党员干部涉黑涉恶、“村霸”“沙霸”线索管理台账,建立问题线索信息共享和快速移送反馈机制等具体业务工作进行了明确要求。要求各镇、各单位成立专班、指定专人、专门负责扫黑除恶、整治“村霸”“沙霸”工作,明确职责、推进措施和任务要求。

二是强化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为增强工作针对性,要求各镇纪委和各纪检监察室重点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中注意发现和查处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涉黑涉恶问题线索,优先查办、挂号督办、一查到底。重点摸排基层党员干部沦为“村霸”或为“村霸”充当保护伞、村干部勾结黑恶势力欺压群众、强行霸占集体利益、向扶贫领域伸黑手、群众意见强烈的以及基层党员干部利用手中权力破坏经营秩序,欺行霸市、强揽工程、强买强卖或与“沙霸”勾结串通等问题线索。

三是拓宽举报渠道,规范线索处置。充分利用某某县纪委网站、纪检监察工作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广泛宣传涉黑涉恶腐败问题举报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通过入户走访、随机抽查、现场接访等方式,广泛收集涉黑涉恶腐败问题线索,同时将涉黑

…………………………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

4、在群众举报等方面,人民群众可能还存在怕打击报复的心里,还需加大宣传和保护力度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工作打算

为巩固前段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成果,进一步强化严打整治的态势,社区在下步工作中会一如既往的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认真组织推进,做好举报人的思想工作和保密工作,让他们放心包袱和鼓励,大胆举报揭发,充分利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推进扫除农村黑恶力,还老百姓一片净土,力争在2021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上再创新高。

扫黑除恶下半年总结汇报 第3篇

二、按照上级会议精神及文件要求,认真自查,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我镇镇情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方案,并设立扫黑除恶专项办公室。

三、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群众。我镇各行政村按要求召开村组会议、党员会议,学习和传达上级扫黑除恶精神,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微信转发扫黑除恶内容等多种方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拓宽宣传渠道,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真正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根据反馈我镇现阶段存在摸排线索质量不高的情况,镇政府联系派出所、司法所积极组织人员开展涉黑涉恶线索大清查,全面摸排,拉出清单,确定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实行精准打击。另进一步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利用群众来信、来电和网络等多种渠道,确保群众举报、投诉畅通无阻。

五、针对线索核查反馈机制不完善的现状,增加人员配备,加大核查力度,规范工作纪律,确保扫黑除恶工作向深层次开展。

六、打防结合,标本兼治。注重发现日常管理防控漏洞和薄弱环节,建立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着力完善制度体系,夯实属地管理责任。将扫黑除恶工作与打击非法宗教、_活动结合起来,铲除滋生黑恶势力的土壤。

七、加大打击力度,对黑恶犯罪案件深挖细查,杜绝漏网现象存在。出现案件立即办理,不拖拉搁置,努力营造扫黑除恶良好社会氛围,有效震慑犯罪分子。

八、加大对“保护伞”的打击力度,持续保持“严打”整治高压态势,不断改进“严打”方式,明确重点,打出声势,震慑犯罪。

九、建立外出人员管控长效机制,制定工作台账,对流动及外出人员进行有效管控,随时掌控外出人员情况。

十、加强舆论引导,宣讲法律政策,进一步发动人民群众检举揭发,及时核查举报信息,严格落实保护措施,以实际行动消除群众顾虑,以坚决态度和坚强决心取信于民,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始终顺应群众意愿、得到人民认可。

扫黑除恶下半年总结汇报 第4篇

2018年3月15日,我局组织召开了全区教育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动员部署会,全区24所中小学校的校长、安全工作负责人和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传达了“富区教育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方案”,根据重点打击的12项犯罪情况,确定了我局和各校的“扫黑除恶”工作重点:一是侵占学校公用财产的违法犯罪行为;二是在学校周边敲诈勒索学生财物、寻衅滋事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非法侵入学校,扰乱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侵害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四是校园欺凌行为;五是干扰、阻挠学校建设等违法犯罪行为;六是各类非法校园贷及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要求各校将此项工作作为本的工作重点,抓住学校及周边的突出问题,奋力攻坚克难,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组织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推动教育系统专项斗争的持续、深入开展。4月13日、5月24日、6月27日、9月29日、10月24日,我局通过每月的安全工作例会,对“扫黑除恶”情况进行再安排、再部署,要求各校要与当地派出所积极沟通,做好扫黑除恶的随时行动。

扫黑除恶下半年总结汇报 第5篇

各校充分利用学校的班团队会,电子屏、家长微信群、致家长的一封信、学校大会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和家长进行广泛的宣传,让广大师生和家长朋友了解富区及教育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打击重点。全区共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13000封,各校学生制作手抄报共计236幅,黑板报72块。其次,各学校利用安全教育课、聘请法治副校长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分辨是非,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全区24所中小学校门口设立了“扫黑除恶”举报箱,以接受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监督和举报。全区共在各所学校外围悬挂条幅27幅,起到了面向全社会宣传的力度。

扫黑除恶下半年总结汇报 第6篇

通过街头宣传、日常安全检查、电视字幕、广播、手机短信、张贴告示等方式,结合农药经营许可证换证培训和渔船三证合一换证契机,印发宣传材料1000余份,发放《大英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手册》500本。多次邀请市、县电视台参与日常巡查和夜间执法,将执法检查情况公诸于众,营造全民参与,共同打击的良好氛围。

三、 认真开展扫黑除恶线索排查 结合农资市场监管和水产养殖及捕捞、农村集体资产、土地流转等领域监管工作,认真开展扫黑除恶线索排查工作,严查涉黑涉恶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截至目前,出动执法人员129人次,对全县11个镇(乡)110家农资门店及64个合法渔船进行全面排查,挡获涉嫌非法捕鱼1起。1-5月共立案4起,其中种子案件1起,农药案件2起,渔业非法捕捞案件1起,行政处罚4起,未发现涉黑涉恶线索。 四、 部门联动,联合执法 我局多次申请县政府组织召开专题会议,邀请各辖区人民政府、县公安局和各派出所、交运局、水利局等单位协作,密切配合,主动商请县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参与联合执法,民警多次及时出警,起到极大震慑作用。工商管理人员也积极配合我们加强了市场检查,确保了工作效果。 五 、下步工作安排 结合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继续加强相关领域涉黑涉恶线索走访和排查,按照《大英县扫黑除恶专项工作行业排查及线索移交移送制度》,及时上报局相关领导并移交移送至公安机关,确保该项工作取得实效。